当前位置: 首页 / 成果速递 / 正文
成果速递
迈向数智化时代的基层治理社会工作
    发布日期:2025-09-05       阅读次数:

当前,数智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性和建设性作用越发突出,但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境与新挑战也越来越多,这不得不促使社会工作者重新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提升服务效能、拓展专业边界。

一、数智化时代基层治理社会工作的新机遇

数智技术正在深刻重塑基层治理社会工作,其不仅为社会工作深度参与基层治理、提升专业效能开辟广阔空间,而且推动其角色向更精准、高效和协同的方向演进和转变。

从“经验直觉”到“数据洞察”的转变。传统社会工作依赖机构“接诊”或线下走访识别需求,对象明确但覆盖有限、时效滞后。如今,面对更复杂的基层治理对象和领域,大数据分析能洞察和整合多源信息,全景描绘基层社区人口结构、家庭状况、需求图谱与风险点。同时,数据还能帮助定位社区活跃分子与意见领袖,为培育自组织、激活内生力量指明方向。

从“标准配置”到“精准匹配”的转向。过去政府购买服务常标准化配置于基层,易致资源错配浪费。而智能匹配算法、数据画像等技术,推动需求识别从模糊判断转向精准刻画,实现个体需求与服务资源的高效精准对接,减少信息不对称。此外,数字工具(如电子化记录)还能打破服务时空限制,减轻社工的行政负担,使其更聚焦于专业服务。

从“风险响应”到“源头预警”的转换。随着大数据的普及,基层治理逻辑正从事后响应向事前预警跃升。社工作为预警信息的接收者与响应者,可基于历史与实时数据,进行程序化、可预测的监测调控,精准识别易被忽略或具潜在风险的对象,并高效协调多方力量协同处置,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。

二、数智化时代基层治理社会工作的新路径

面对数智化浪潮,基层治理社会工作不能仅仅是被动的适应者或使用者,而应成为主动的技术适配者、价值引领者、基层赋能者和知识创造者。

技术嵌入:革新服务工具与交互新模式。突破传统依赖面对面交流与纸质量表的服务模式,亟须将数智技术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社会工作实践中,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性服务,以提升服务的可及性与效率。同时,依托在线平台与社交媒体,不仅可以赋能服务对象在更广泛的时空分享人生经验,促进自我赋能,而且还能激发更多的社会关注与民众支持,拓展服务影响边界。

价值引领:完善专业与技术的融合范式。技术应用须以社会工作核心价值为基石。一方面,须将“以人为本”“公平正义”“案主自决”等伦理原则贯穿技术应用全程,建构基层治理社会工作主导的数智化伦理框架与操作规范,守护专业温度。另一方面,秉持“人在环境中”理念,主动适应数字生态,探索以基层治理需求为中心的智能化应用场景设计,确保技术赋能精准回应基层治理的复杂性。

人才迭代:培育复合能力的新型实践者。数智化转型的关键在于人才。需不断革新社会工作教育体系,在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中系统融入数智技术和人工智能知识,以锻造兼具扎实专业内核与卓越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,有效协助个体理顺数字生活、提升应对数字挑战的能力。

知识根基:构建面向数智化的知识体系。积极发展更具适配性的专业知识体系与数据库支撑,尤其要打破专业壁垒,立足本土治理情境与制度文化,构建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社会工作专业数据库和案例库,为数智化发展提供情境化的知识参照。同时,要强化数智化的实践基础,努力建立“数据驱动-实践反馈-知识提炼-数据完善”的知识生产机制。

总之,数智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基层治理格局。基层治理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学习新技术,以更为敏锐的眼光审视技术应用,以更富创新的实践探索技术与专业的深度融合之路。


作者:文军

文章来源:《中国社会工作》2025年8月